• 首页
  • 单位概况
  • 科学研究
  • 科研队伍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运行管理
  • 党建园地
  • 校友风采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任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院士风采
    • 师资力量
    • 人才引进
    • 研究生
    • 博士后
    • 开放课题
    • 仪器设备
    • 数据共享
    • 内燃动力全国
      重点实验室联盟
    • 科普基地
    • 管理制度
    • 管理团队
    • 支部介绍
    • 支部动态
    • 特色活动
    • 学习专栏
    天津大学陈予恕院士获2017年度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发布时间: 2018-04-23 10:11

    陈予恕:矢志创新 为国为民

    2018年4月3日陈予恕院士在实验室指导学生们工作

    本站讯(记者刘晓艳 摄影韩宝志)“我深深感到,科技研究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不断创新。”2018年4月8日的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87岁高龄站上2017年度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的领奖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陈予恕在总结自己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工作的经验时,格外强调科研要“不断创新”,而他本身也正是“不断创新”的典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予恕将新的非线性分岔和混沌理论引入振动研究领域,并创建了非线性振动系统求周期分岔解的“C-L方法”,这个理论和全面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解决工程中的疑难振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将我国非线性振动研究推进到分岔和混沌的研究阶段。

    基于“C-L方法”,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陈予恕带领团队针对大型旋转机械的典型振动故障,提出了五项重大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天津等七省市11个发电厂20多台机组久治不愈的振动故障问题;针对大型振动机械动力学设计,提出了“三优设计技术准则”,解决了国内最大30平方米共振筛的寿命问题,推动了我国机械动力学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他又带领团队承担了航空发动机 “973”课题和两机专项任务,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转子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即便已是87岁高龄,但陈予恕院士依然密切关注着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关注着自己所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我一直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学习和工作的。”出生于贫寒家庭的陈予恕感恩于党和国家的培养,无论是科研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首要考虑的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而将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推进产业的进步,是他一以贯之的科研风格。

    做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做科技前沿的探索者、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在陈予恕看来,作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民、实、用”三个字,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坚持“三个面向”,务实忘我地潜心研究;恪守学术道德、担起师者责任,毫无保留育才成才。(编辑刘晓艳)

    通讯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300350 版权所有: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