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结束 回归学习,科研继续 你还在科研求索中迷茫? 或是专业学习找不到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苏万华 给“科技青年”们上了一节哲学课 “科技工作中应学点哲学” 分享他在科研工作中的方法论 此外他还颁发了“苏万华奖学金” 从精神到物质全方面地鼓励学生 奋发向上,提高综合素质
苏院士的哲学课讲了什么?
小天带你一起来学
↓↓↓
“我经常发现一些同学在科研中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抓不住重点。甚至有的同学在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数据,有了新发现之后,依然归纳不出创新点,无法把数据和成果梳理成为学术成果。在实际科研中去理解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搞科研的学点哲学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是教人聪明的科学,教人工作与学习的方法。”
问题导向,苏院士开门见山
讲述了科研工作者学习哲学的必要性
他告诉青年师生
哲学是关于“认识”与“发现”的科学
是研究“规律”与“方法”的科学
内燃机研究的是工程科学
工程科学有它的基本规律
与纯理论研究有很大的不同
要研究内燃机,做好内燃机的创新工作
要掌握一定的哲学思维
“哲学有个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相对。绝对与相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世间万物都具备条件性、相对性和可变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离开确定的条件该事物即不存在。例如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才是水。事物的特性都是相对的,可变的,运动的,转化的。例如:以往我们认为柴油机是高压缩比的;汽油机是低压缩比的,但21世纪之后,汽油机压缩比己经从5到10.5到15甚至更高。汽油机,柴油机一直在变化中,进步中。我们学习‘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一哲学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条件的重要性。”
苏院士的哲学课
从水讲到内燃机
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内燃机的进步是哲学的胜利。”苏万华院士以内燃机研究为例告诉青年科技工作者们,要研究一种现象,理解一个事物,就要了解它的本身与边界,了解它与周围的事物的关系与关联性。“以内燃机为例,以前我们怕气缸爆震毁掉发动机,会控制气缸的压缩比,现在我们用涡轮增压技术迅速增压增温,不仅不会爆震还能提高燃烧效率,可以节油。这是典型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结果,当然这种转化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而实现的。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哲学思维,懂一点辩证法,那他在学专业,搞科研,搞创新时就不会死板,能够坦然地接受变化,并在变化中,创造条件,推动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这堂哲学课上
“80+”的苏万华院士结合内燃机的很多例子
从发动机发展的历史
向师生们讲述了哲学原理
同时渗透了很多研究方法
苏院士这堂哲学课
是“苏万华奖学金”颁奖典礼的一个环节
“苏万华奖学金”由苏万华院士个人
和热爱、关心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发展的
教师、校友及企业捐资
奖励优秀的在校研究生
旨在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倡导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4位博士、8位硕士获得该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每人奖金2万元
硕士研究每人奖金5千元
苏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名誉理事长,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名誉主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内燃机学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国际权威刊物Int.J Engine Research和Int.J. Automotive Technology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