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
报告1:内燃机技术的现在和未来
|

|
长期从事内燃机节能减排新技术研究开发。负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2001-2011年连续担任两个‘973’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新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提出柴油机混合率与化学反应率协同控制理论,将燃烧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开创内燃机燃烧控制新技术方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1996年获首届GM-CHINA Ketter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2005年获中国内燃机学会首届杰出科技成就奖。主编《均质压燃低温燃烧发动机理论与技术》,《内燃机燃烧与控制》和《Advanced direct injection combustion engine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等著作多部。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苏万华
天津大学教授,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报告2:能源动力系统发展动态与挑战
|

|
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热力学和能源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国际权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在CO2捕集与埋存(CCS)特别报告(2005年)中指出,“金红光等对化学链燃烧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EI收录180余篇;学术著作3部;获本领域最高国际学术会议ASME IGTI的最佳论文奖。获美国、日本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的Subject Editor、Guest Editor和编委,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
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
报告3:内燃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
多年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石油替代与新能源汽车、大气污染控制及能源政策战略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上海市重大、重点课题项目多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二层次。
|
黄 震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
|
|
|
报告5:发动机燃烧多尺度模化实验和基础理论
|
|
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动机燃烧基础理论和调控方法。发表SCI论文370篇,WOS引用11000余次,10篇论文先后入选ESI高引论文,个人H因子50。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现担任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Fuel主编,国际燃烧学会首批Fellow,国际燃烧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内燃机学会突出贡献奖和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