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单位概况
  • 科学研究
  • 科研队伍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运行管理
  • 党建园地
  • 校友风采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任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院士风采
    • 师资力量
    • 人才引进
    • 研究生
    • 博士后
    • 开放课题
    • 仪器设备
    • 内燃动力全国
      重点实验室联盟
    • 科普基地
    • 管理制度
    • 管理团队
    • 支部介绍
    • 支部动态
    • 特色活动
    • 学习专栏
    【爱国奋斗故事】史绍熙的爱国情
    发布时间: 2018-11-17 14:42

    编者按: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度赞扬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肯定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敬业湖”理论学习平台从本期开始设立“爱国奋斗故事”栏目,扎根学校深厚历史文化,结合天大品格的阐释,讲好天大人的爱国奋斗故事,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史绍熙是中国内燃机领域的奠基人,曾担任天津大学校长。他把科教兴国作为毕生的追求,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1945年,怀抱“工业救国”理想的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离开中国土地的那一刻,他就清楚地知道,“总有一天,自己是要回来的”。 

    在英读书期间,他十分刻苦,由于表现突出,被导师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中国获得内燃机领域博士学位的第一人,被威尔士大学斯旺西学院聘为研究员。工作期间,他继续从事内燃机的学术研究,取得令国际学术界瞩目的成果。斯旺西学院非常希望留住这位人才,多次劝说他加入英国国籍,却被史绍熙婉言谢绝,理由只有一个:我是中国人。 

    有次工作之余,他和英国同事聊天,谈到中国现在很贫弱,在近代曾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位同事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中国也侵略别人啊!西藏就受中国的侵略!”史绍熙大为诧异:“什么?中国侵略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文成公主入藏,大昭寺会盟,有史为据,怎么能是侵略呢?”他与这位同事据理力争。事后,他一直耿耿于怀,专门去图书馆翻阅大量资料,还找到英国版的世界地图,上面印着西藏属于中国领土。他立马拿给那位同事看:“这是你们国家的地图,明明印着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对方无言以对。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史绍熙格外振奋,决心回国工作。恰在此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向他抛来橄榄枝,其导师力荐他赴美工作,以便未来在学术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却被他一口回绝:“工业救国是我的夙愿,我决心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他毅然辞掉斯旺西学院的教职,购买了归国的轮船票。然而,由于当时中英尚未建交,史绍熙一时成为没有“娘家”的“自由人”,英国政府拒绝办理签证手续,令他感到既愤慨又无奈。后来,在当地同学议员伯父的呼吁下,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为史绍熙开了绿灯。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回到阔别数年的故土,回到母校天津大学任教。

     

     

    1977年8月8日,史绍熙教授(第三排右五)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邓小平、方毅等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合影 

    在天津大学,史绍熙创建了我国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3个内燃机专业之一,领导编写了我国第一套内燃机专业教材,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内燃机大型工具书。他发明的复合式燃烧系统,被列为建国50年重大发明之一。1982年,他担任天津大学校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教育思想,为把天津大学由多科性工业大学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科研成就享誉海内外,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改革开放初期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他是“科教兴国先行者”。

     

     

    1999年10月,史绍熙教授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活动五十年国庆大典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时,耄耋之年的史绍熙受邀观礼。看到现场呈现出的祖国辉煌成就,他十分激动。事后,他将观礼时的胸章、照片以及招待会请柬等物件精心保存下来。记者曾在采访中问道,是否为一生的选择而后悔,他坚定地摇摇头:“国家的利益就是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编辑:张昊 朱宝琳 张旭 


     

     

    通讯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300350 版权所有: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