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在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与燃烧新技术、柴油机高密度低温燃烧理论和技术、内燃机流动与气道设计、内燃机有害排放及后处理控制技术、替代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理论、内燃机减振降噪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关键技术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科研亮点1:先进内燃机燃烧技术
提出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瞬态过程燃烧控制技术,内燃机有效热效率超过50%且“近零”排放,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同时针对瞬态工况SCR冷启动起燃时间可缩短约25%,NOx减少59%,降低尿素消耗量12~42%;且实现碳烟“削峰控制”,减少约36%。已在潍柴、玉柴新一代柴油机广泛应用,占车用柴油机市场份额达68%-80%,并在商用车、农机和军车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得到应用。相关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
提出内燃机循环-余热回收底循环的复合循环理论:揭示了复合循环构型的能质耦合机理、构建了底循环工质的主动匹配理论、建立了循环系统的全历程性能调控方法。针对重卡柴油机研制的Diesel-ORC(sCO2)构型原理样机,热效率绝对值提高3.6%(节油7.8%),高于报道的国际最好水平。提出了低流阻流道印刷电路板式烟气换热器,比换热量较传统烟换高1个数量级;攻克了低粘性流体碳环迷宫密封难题,填补了小功率高速透平膨胀机国际空白。研究成果应用于潍柴、玉柴、中国重汽以及中船711研究所等相关企业,并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形成了体系化的柴油机低噪声设计关键技术、测试设备和装置、设计规范和企业标准。协助我国内燃机生产企业10年跨越欧洲噪声法规3-4个技术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内燃机工业的科技进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率。应用于潍柴、玉柴、云内、朝柴、新柴等36款超过180万台柴油机的降噪设计和改进,占我国重卡市场的50%,占我国重型工程机械市场70%,占我国客车市场55%。相关成果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系统构建了内燃机气流“测试-评价-设计”技术体系,攻克了气道正向设计和在线检测难题,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燃机气流试验台。应用于玉柴、潍柴、东风、上汽、长城等100余家汽车、内燃机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90%。将奥地利AVL、德国FEV等国际同类设备拒于国门之外,为国家节约外汇3亿元。相关成果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发明了两级增压/复合EGR先进空气系统、高效低排放燃烧系统及燃烧与后处理耦合控制策略等创新技术,解决了柴油机排放控制与热效率的矛盾,成功开发国内首台欧VI重型商用柴油机样机,并最早在国内市场得到应用。应用于广西玉柴重型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平台,应用于东风、柳汽、集瑞、北京公交等整车企业70余个汽车品种。相关成果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燃料电池膜材料、燃料电池性能取得重大突破,发表nature文章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