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单位概况
  • 科学研究
  • 科研队伍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运行管理
  • 党建园地
  • 校友风采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任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院士风采
    • 师资力量
    • 人才引进
    • 研究生
    • 博士后
    • 开放课题
    • 仪器设备
    • 内燃动力全国
      重点实验室联盟
    • 科普基地
    • 管理制度
    • 管理团队
    • 支部介绍
    • 支部动态
    • 特色活动
    • 学习专栏
    2012年内燃机暑期学校授课专家简介
    发布时间: 2012-11-27 17:15

    Ulrich Spicher教授

            Ulrich Spicher教授1969年毕业于德国利柏应用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75年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活塞机械研究所所长、教授。内燃机专业杂志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国际编委,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和国际内燃机学会会员。

            Ulrich Spicher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内燃机燃烧和有害排放生成机理,内燃机燃烧燃烧新技术,汽油机缸内直喷,缸内流动可视技术,火焰传播过程,燃油喷射及雾化混合气形成,可变气门定时VVT,内燃机有害排放后处理技术,均质压燃HCCI燃烧理论,内燃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已经培养70余名博士毕业,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Choongsik Bae教授

            Choongsik Bae教授1987年毕业于首尔大学航空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机械系获博士学位。现为韩国高等科技学院(KAIST)机械系教授, 系主任。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会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副主编。

            Choongsik Bae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内燃机燃烧、代用燃料燃烧、高级发动机和混合发动机、激光测试技术和燃油喷雾与雾化。Choongsik Bae教授已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国际性学术奖励7项。

     

    Li Zhongshan副教授

            Li Zhongshan副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物理系红外物理方向硕士学位,2000年10月获得瑞典隆德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瑞典隆德大学副教授。

            Li Zhongshan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开发及利用先进激光光谱学技术,用于在分子水平上对燃烧、等离子体、爆炸等高速化学反应过程的瞬态、无干扰、高精度测量。使用各种线性(PLIF,Raylight,Raman, Mie,FRS,LIBS等)和非线性(PS,DFWM,CARS等)激光技术在线测量如内燃机等反应气流中的组分、温度、速度、颗粒分布及高湍流过程如瞬态可视化等。在燃烧物理及原子分子物理领域的主干杂志如Combustion & flame, Proceeding of Combustion institute, Physics Review A, Optics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B,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等共发表SCI收录的科研论文80余篇。 其中作为主要作者近40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文章共被引用800余次,H-索引数为18。

     

     

    Jamshid M Nouri教授

            Jamshid M Nouri 教授1983年毕业于雷丁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伦敦大学皇家科技及药学院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87年6月任该学院研究学者,2011年开始任伦敦城市大学实验流体力学教授。
            Jamshid M Nouri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内燃机,汽油和柴油燃料喷雾过程,离心泵和涡轮增压机。 内燃机激光诊断的开发和应用、燃烧及两相流,complex internal flows,methods include LDV, PDA, PIV and LIF;燃料喷射系统和汽油机柴油机直喷(Fuel injection systems and spray processes for gasoline/diesel direction injection engines)、内燃机、两相流及(Two-phase flows and Cavitation)内燃机润滑Lubrication in IC Engine、Internal flow of high-speed turbo-machineries)

            他在流体力学、燃油喷射系统、内燃机和光诊断中的应用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并发表了多篇期刊论文,2000年获汽车工程师学会Arch T. Colwell Merit奖。

     

    Li Hailin博士

            Li Hailin博士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开始任弗吉尼亚大学助理教授。

            Li Hailin博士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先进燃烧概念,均质压燃发动机、发动机燃烧和废气排放,清洁燃料及可替代燃料包括流体和气体燃料的应用、数字模拟等。过去二十多年,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专长于降低废气排放、改善发动机燃料经济性等前沿领域方面的研究。Li Hailin博士活跃在国际发动机燃烧和废气排放研究领域,是SAE会员、ASME会员和国际燃烧学会会员等,并多次担任科技论文评委、主办和组织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会议。

     

    ShenTielong教授

            ShenTielong教授1992年3月获日本东京上智大学博士(工学)学位,现任上智大学机械工程系控制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控制理论专家。
    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其在机械系统、电动机械、机器人以及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中、日、英文专著7部。ShenTielong教授目前担任IEE Japan先进鲁棒与自适应控制理论委会委员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关肇直奖评委、IEEE Control System Society会议编委、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副主编、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和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的特邀编辑。

    通讯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300350 版权所有: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