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单位概况
  • 科学研究
  • 科研队伍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运行管理
  • 党建园地
  • 校友风采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现任领导
    • 历任主任
    • 历史沿革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 院士风采
    • 师资力量
    • 人才引进
    • 研究生
    • 博士后
    • 开放课题
    • 仪器设备
    • 数据共享
    • 内燃动力全国
      重点实验室联盟
    • 科普基地
    • 管理制度
    • 管理团队
    • 支部介绍
    • 支部动态
    • 特色活动
    • 学习专栏
    姓名 宋康 职称 副教授,博导
    职务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 专业 动力机械及工程
    所在系、所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地址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4楼A208
    电子信箱 songkangtju@tju.edu.cn 办公室电话
    传真  
    主要学历

    2009-09至2015-06,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工学硕士、工学博士

    2005-09至2009-07,山东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学学士

    主要学术经历

    2020-06至今,天津大学 副教授

    2018-09至2020-06,天津大学 讲师

    2015-09至2018-09,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研究创新中心,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1.动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2.智能网联车辆能效优化

    3.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控制

    主要讲授课程

    1.《控制理论基础》,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2.《内燃动力系统智能控制》,本科生专业课

    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生课(讲师团成员)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内燃机学会智能技术分会 秘书长

    2.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委会 副秘书长

    3.中国内燃机学大功率柴油机分会 智控学组 副组长

    4.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5.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自抗扰控制技术专委会 委员

    6.2024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IFAC) E-COSM(发动机控制与仿真)程序委员会 副主席

    7.2023内燃动力智能控制算法挑战赛 执行委员会 秘书长

    8.2023 车辆动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组织委员会主席

    9.2022内燃动力智能控制算法国际挑战赛 执行委员会 秘书长

    10.2019-2023 CVC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ular 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Program Co-chairs (秩序委员会 副主席)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长期从事动力系统与车辆控制研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不确定性观测的自学习智能抗扰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算法标定难、控制效果差的问题,大量相关成果实现工业应用。团队开发了内燃动力系统自学习智能抗扰控制算法,应用于发动机空气系统、燃油系统、扭矩系统,以及变速箱,并在国内多个龙头企业投入实际应用。开发的15台无人驾驶压路机在水电大坝投入实际工程应用2年有余,作业面积超过470万平方米。指导研究生在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中获得金银奖等累计20个奖项。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完成了自动驾驶巴士的开放测试道路牌照全部测试项目,并进入道路正式运营阶段。开发的无人驾驶采棉机在新疆棉田完成了复采测试。
      相关科研成果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20余项,申请PCT专利2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3项,二等奖1项。
      其他奖励及荣誉:2023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第十六届天津高校教学竞赛二等奖,2023 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22天津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2022天津大学教学创新一等奖,2023京津冀本科毕业设计比赛三等奖,2021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金奖,2022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金奖,2023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金奖,2023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银奖, 2022 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金奖,2021 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银奖,2023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无人车)三等奖,202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电车)三等奖,2021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二等奖, 2022年天津大学青年教工示范岗。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2023-11-01至 2026-10-31,全国产芯片动力系统智能控制器开发及产业化,广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24.0万元, 课题负责人。

    2.2022-06-01至 2024-05-31,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 - 车队能效优化关键技术,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110.0万元,子任务负责人。

    3.2021-08-01至 2022-08-30,AMT档位自趋优控制策略的开发,企业委托课题,130万元,项目负责人.

    4.2021-08-30至 2023-06-30,智能算法,企业委托课题,90万元,项目负责人。

    5.2021-08-01至 2022-07-30,柴油机空气系统少标定控制策略开发,企业委托课题,100万元,项目负责人。

    6.2021-06-01至 2022-05-31,多车智能模拟测试系统开发项目,企业委托课题,60万元,项目负责人。

    7.2020-04-01至 2023-03-31,高动态内燃动力混合热电系统多尺度不确定性智能控制研究,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10万元,项目负责人。

    8.2020-09-25至 2021-12-31,无人驾驶夹抱车控制系统,企业委托课题组,30万元,项目负责人。

    9. 2019-10-01至 2022-09-30,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自适应智能位姿控制算法及模型开发,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100万元,课题负责人。

    10.2020-01-01至 2022-12-31,高动态内燃动力混合热电系统多尺度不确定性控制与能效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7万元,项目负责人。

    11.2019-05-20至 2020-05-20, 基于autosar架构的软件开发项目,企业委托课题,20万元,项目负责人。

    12.2019-05-13至 2019-09-15,ZH46D非道路高压共轨柴油机ECU软硬件平台,企业委托课题,50万元,项目负责人。

    13.2022.7.13-2023.12.31, 发动机控制项目XXX,36万元,项目负责人。

    14.2024.2.5-2026.12.31, 船用发动机控制项目XXX,140万元,项目负责人。

    15.2021.1.11-2022.8.31, 微型混合动力控制项目XXX,38万元,项目负责人。

    16.2024.1.1-2027.12.31, 柴油机机控制项目XXX,150万元,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

    一、学术论文(部分)

    1.Xie H, Li L, Song X, et al. Parameter self‐learning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bas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for path‐following control of self‐driving forklift trucks[J].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023, 25(6): 4435-4451.

    2.Xie H, Xu Q, Song K. Layer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ath-following control with geometry-based feedforward for unmanned roller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23, 237(6): 1435-1453.

    3.Hu D, Xie H, Song K, et al. An apprenticeship-reinforcement learning scheme based on expert demonstrations for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J]. Applied Energy, 2023, 342: 121227.

    4.Xie H, Xu Q, Song K. Layer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ath-following control with geometry-based feedforward for unmanned roller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23, 237(6): 1435-1453.

    5.Song K, Upadhyay D, Xie H.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low-pressur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on the air path of a diesel engine equipped with 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 2021, 22(1): 3-21.

    6.Xiong S, Xie H, Song K, et al. A speed tracking method for autonomous driving via ADRC with extended state observer[J]. Applied Sciences, 2019, 9(16): 3339.

    7.Song K, Zhao B, Sun H, et al. A physics-based zero-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mass flow rate of a turbocharger compressor with uniform/distorted inlet cond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 2019, 20(6): 624-639.

    8.Song K, Upadhyay D, Xie H. A physics-based turbocharger model for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 control app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9, 233(7): 1667-1686.

    9.Tong Q, Xie H, Song K, et al. A control-oriented engine torque online estimation approach for gasoline engines based on in-cycle crankshaft speed dynamics[J]. Energies, 2019, 12(24): 4683.

    10.Song K, Upadhyay D, Xie H. Control of diesel engines with 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ing through an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based nonlinear MPC[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9, 233(2): 378-395.

    11.Song K, Upadhyay D, Xie H. An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trade-offs in diesel engines equipped with regenerative 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 Research, 2019, 20(5): 510-526.

    12.Wu C, Song K, Li S, et al. Impact of electrically assisted turbocharger on the intake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its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J]. Energies, 2019, 12(15): 3014.

    13.Song K, Wang X, Xie H. Trade-off on fuel economy, knock, and combustion stability for a stratified flame-ignited gasoline engine[J]. Applied energy, 2018, 220: 437-446.

    14.Song K, Hao T, Xie H.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of air–fuel ratio with transport-delay in engines[J].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18, 79: 36-49.

    二、授权的发明专利(部分)

    1.宋康,谢辉.一种基于需求扭矩预测的增压发动机空气系统的快速储气与供给控制方法:CN202010398672.8[P].CN111677594A

    2.宋康,谢辉,邵灿.基于负载变化率主动观测的自学习转速控制方法:202010543898[P]

    3.宋康,张榆川,谢辉.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新能源汽车红绿灯路口能量回收优化速度规划算法:202011098570[P]

    4.宋康,谢辉.一种无人驾驶碾压机后退过程的复合抗扰轨迹跟踪控制算法.CN201911275641.7

    5.宋康,谢辉.一种无人驾驶碾压机后退过程的复合抗扰轨迹跟踪控制算法.CN201911275641.7

    6.宋康,谢辉.基于总扰动即时观测与迭代学习的重复作业式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算法:202010140701[P]

    7.宋康,胡东,谢辉.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迭代优化多尺度融合车速预测算法:CN202110358430.0[P].CN113095558A

    8.宋康,董方圆,谢辉.一种基于参数在线学习和MPC的热管理系统能效优化算法:CN202110731160.3[P].CN202110731160.3

    9.宋康,董方圆,谢辉.一种基于预测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冷却液温度预测控制算法:CN202110723427.4[P].CN202110723427.4

    10.宋康,孙菀露,谢辉.一种基于反步结构的VGT-EGR柴油机空气系统多变量自抗扰控制方法:CN202110722029.0[P].CN202110722029.0

    11.宋康,郭帆,谢辉.重复作业式无人驾驶车辆迭代学习自趋优前馈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CN202011567069.4[P].CN202011567069.4

    12.张榆川,李鑫,宋康,等.一种基于二阶线性微分跟踪器和参数双线性模型的车重估计算法:CN202210015667.3[P].CN202210015667.3

    13.谢辉,宋康,张榆川.一种人车路协同的多车能效优化算法:CN202110723404.3[P].CN202110723404.3

    14.谢辉,徐全志,宋康.一种无人驾驶设备的坐标修正系统及修正方法:201910555376[P]

    15.谢辉,徐全志,宋康.一种用于小范围GPS信号死区的无人驾驶设备控制方法.CN201910554681.9

    科研成果网站:https://www.scholarmate.com/psnweb/homepage/show?module=pub

    课题组成员

    谢辉(牵头人)、宋康。课题组目前有博士生和硕士生约60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齐全、成员氛围融洽、组织活动丰富,欢迎有意者联系加入。

    通讯地址: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邮编:300350 版权所有: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